5月20日上午,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调研中日(上海)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实地查看园区首发地块建设情况,详细了解氢能产业企业发展情况,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朱芝松指出,要紧紧围绕党中央提出的“碳中和、碳达峰”工作目标,加快推动氢能源产业发展,把临港新片区打造成为新能源应用的引领区、示范区。
中日(上海)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六个合作示范区之一,2020年7月24日正式挂牌。合作示范区聚焦新能源产业,以燃料电池合作为切入点,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打造新能源产业研发制造合作平台。
朱芝松一行首先来到智造园九期(四团0101地块),该园区为中日(上海)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的首发地块,总占地面积约15.5 万平方米(约合233亩),总建筑面积约14.57 万平方米,规划标准厂房10 栋,氢能源厂房7 栋。目前项目一期已基本建设完成,二期工程将于年下半年施工建设,现有一批氢能上下游产业企业将入驻园区。朱芝松详细了解了园区的规划和建设进展,指出要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围绕氢能源企业研发、生产等需求,进一步优化园区布局,打造好临港新片区氢能源产业的发展基地。
随后,朱芝松一行来到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研发、生产、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朱芝松走进工厂车间,听取企业负责人关于生产工艺和产品研发状况的介绍,他指出,氢能源产业是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要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产业化速度。要用好产业基金的支撑优势,帮助企业在研发上提升水平、在规模上扩大生产。
紧接着,朱芝松一行调研上海西爱西氢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是日本长洲产业株式会社在临港新片区成立的新公司,主要产品是撬装式一体化制氢、储氢、加氢设备。朱芝松详细查看了制氢流程和设备,他强调,临港新片区未来将布局一批氢、电、油混合的综合能源站,公司要抓住机遇,加快推动产品投入应用,更高效地提供氢能服务,助力新片区绿色发展。
随后,朱芝松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了中日(上海)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推进情况,研究氢能源产业发展。他指出,中日(上海)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对于临港新片区产业发展意义重大。要紧紧围绕国家发改委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全力推动示范区建设取得新突破。要加快推动园区建设,做好土地征收、动迁安置工作,优化园区规划布局,加快签约项目落地,进一步凸显氢能产业集聚效应;要加快打造市场应用场景,围绕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卡脖子”技术,加大氢能汽车研发、生产、使用的力度;要加快开展公共油气氢点加注合建站开发建设,聚焦氢气“制、储、运、加”服务链,提供场景应用牵引产业发展;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细分上下游企业类别,开展产业链招商,牵住重大项目的“牛鼻子”。加大产业基金投入力度,制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全面推动临港新片区氢能源产业发展。
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袁国华,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武伟,临港集团副总裁翁恺宁,以及管委会、临港集团、临港奉贤公司、中石油上海销售公司、申能集团氢能办公室、四团镇、工业综合开发区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