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新片区将打造创新活力迸发的海内外人才高地,须提升对海内外人才的吸引力,使技能人才能在新片区安居乐业。
随着临港新片区的发展,高端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数量较少,人力资源服务产品也比较传统,难以满足竞争化的产业发展需求。对标硅谷、剑桥科技园等国际一流产业园区,区内的生活配套资源不够丰富,满足不了不同层次人才及海外人才的医疗保健需求、高端教育资源等。
为此,在吸纳更多海外高端人才方面,要积极搭建国际人才服务体系。具备高端国际人才资源才能在更多“卡脖子”的产业领域赢得主动。通过一系列优惠配套政策吸引人才是根本措施之一,也是尊重人才价值的体现。对于特殊产业领域的海外高端专家,要通过发挥新片区“6+2”制度体系中从业人员自由的政策,积极放大个调税税负差额补贴优惠政策、海归创业基金、海归创业园区和高端人才购房补贴等一系列完善的生活配套服务,联合企业积极推动招募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端人才就业。
同时,开展特殊技能科技人才回归计划。可利用海外社团、欧美同学会等一系列民间组织作为民间宣传桥梁,制定和实施人才引进规划,将一部分海外优秀的华人引流回中国,以吸引在海外的高端华人人才回国内就业发展,为新片区的核心产业出谋划策。
吸纳专业技能人才方面,要把行业标准、岗位要求等作为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重要依据。以“培育高技能人才,推进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为指导思想,聚焦新片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航天航空等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紧缺职业(工种),确保产业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与产业、企业、职工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培养一批适合产业发展的技能人才。建设针对技能人才的网络大学,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产业人才提供终身学习服务平台,为提升技术技能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更通畅的渠道,构建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企业需求对接的有效平台,实现产学研融合发展。
重点建设若干个新片区重点产业实训基地。在现有临港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基础上,结合临港新片区产业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依托具备高技能人才培训能力的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实训基地及大型骨干企业培训中心等资源,重点建设若干个新片区重点产业实训基地。选拔一批临港新片区高技能人才,充分发挥“1+N”的育人效应,在相关企业推进高技能人才工作室建设,打造一支与临港新片区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战略要求相适应的高技能领军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