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成功的时候尽可能让大家分享喜悦和荣耀,出现问题和困难,你是最后一个关灯的人。——虎哥
2002年大学毕业,除了第一份工作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做销售,销售报纸、户外媒体广告和营销解决方案,在南京、北京、青岛工作过,2007年来到上海一直到今天,2009年伴随社会化媒体在中国兴起,开始在数字营销领域创业,2014年因命运的眷顾和团队的努力,实现了资本的并购,2018年结束第一次创并开始第二次创业,今年创业满10年,此刻我不和大家细说从事的行业与工作细节,只是写点心得分享给创业路上的朋友们,和大家一起进步。
最近在思考与梳理内部的协作、流程和分工,最怕的是创业公司里有人忙死有人闲死,前不久我和朋友说,一个创业公司最大的产能提升都来自于内部的效率优化,别忙着大肆招人,让每个人人尽其用,并且有挑战自己更上层楼的机会,给到公平与足够作用的激励,内部效率提升30%不是问题,在今天的经济环境下谨慎扩张尤显重要。
我管理过160人的团队,今天管理20多人的团队,效率理应更高,每个人的获得感理应更强烈,但事实一定如此么?未必,规模不同,管理方法上差异很大,况且按照代际划分的标准,3年就是一代,今天更年轻的一代人陆续进入职场,管理方式的优化是对我的挑战,对各位创业者也一样。希望用这段难得创业时光,打磨出一个特别的团队,做出一点点不同以往的成绩。
我不擅长文字创作,所以至今还没有系统的梳理过创业以来管理公司的方法论,时代变化太快,过于沉溺于以往的所谓经验往往让自己变得不敢创新与固步自封,所以今天想到什么就和大家说什么。
1
关于学习
几周前我读了得到大学第四期,开学仪式是一整天的演讲,我缺席了下午的部分,回到公司召集了公司核心成员,鼓励他们马上报名得到秋季班,如果被录取公司承担一半的费用,不为别的就是希望他们能看到自己熟悉圈子以外的世界,认识更多的有趣的灵魂,知识的多样性非常重要,最害怕自己以为知道全世界,当你被那么多人远远抛开,你还不知道问题在哪里。
这里并不是给得到大学做广告,我鼓励大家走出熟悉的认知圈层,走出上海的写字楼,去了解感受真实的中国和那些你永远接触不到的消费者,知道他们如何选择品牌,如何面对生活的压力,如何思考未来,如何为改变命运而努力,同时丢掉傲慢与偏见,学会谦卑。
经过面试和我的推荐,此刻团队中有3位会在得到大学秋季班学习,用得到大学里学到新词汇说,就是在得到收获意外,开拓认知的新边疆。
2
关于社交
每天24小时,除去睡眠、吃饭、路途中的时间,真正用于工作的时间很有限,但做我们这行,社交不可避免,也是工作必需的一部分。微信最大的好处是让社交变方便了,最大的不好是占用了一天中超多的时间,学会有效社交,拒绝无效社交,太重要了。
我曾经让我的同事敲门打断我和他人的谈话,只因为那人闲聊能力太强了,又不好驳他的面子。学会拒绝无效的社交或低效的社交,并不是什么饭局和聚会都值得去,去了看似热闹的场合打卡拍照认识一堆当时称兄道弟的朋友,加了微信后却一年都不会有一句话,这种社交价值太低了。
能用电话解决的就不用微信,当在微信上聊到开始用表情代替的时候,基本就不要继续了,除非你就想这样。不闲聊,无论是面对面或是微信上,这对想珍惜时间的双方都是好的。
3
关于会议
人数多机构复杂的广告公司最大的问题就是一堆人拿着电脑在会议室里,一待就是几小时,中间还要叫点喝的,把会议变成了所谓的头脑风暴,如果你仔细观察,所谓的头脑风暴一定只是少部分人发表有价值的观点,大部分人都是找找资料,评价他人的点子或者帮大家叫奶茶,并且还会出现白天开会,晚上工作的极度不健康的状况,我是无法容忍这样的状况在公司出现的,希望各位创业者和我一样,不能把会议变成工作的一部分,会议是沟通结果、确定分工和下一步计划的手段,不是为了开会而开会,不能本末倒置。
在瑞幸咖啡的办公室我看到每个会议室上写上该会议室的会议时间限制,比如20分钟或者30分钟,也就是必须在此时间内解决战斗,否则就会被下一批开会的人赶出去。社交也一样,我会和来公司交流的朋友或者伙伴提前说我只有一小时或半小时,按照经验,核心的事基本20分钟一定会聊完,半小时已经是绰绰有余了,不仅在社交,在我们内部的会议上一样用此规则,每个专题会议半小时一定能解决,不能在会议上发散式讨论。
今天我们要求每周一的选题会、流程会以及各个专题会议,所有人带着思考成熟的选题来,30分钟搞定所有选题,分工到人,只看结果,当大家习惯这种制度,一定没问题的。
4
快于应变
前几天,周杰伦和蔡徐坤在微博上的战斗如火如荼,而我的同事们在群里热闹的分享着战况,我却越来越不安,为什么?对一个内容工作者,我们此刻的表现就好像替补守门员在场下看着场上的球员酣畅淋漓的踢球,而我们却没有想上场的欲望,只想做旁观者。如果大家没有养成良好的应变能力,作为创业者要做的就是推动大家动起来,如果里面还有一俩位积极主动者,就是可以重点培养的伙伴了。
在一个创业团队不变的永远是变化,没有什么一尘不变,没有什么所谓的套路一直用下去,我不怕大家的想法不靠谱不着调,怕的是他们连应变的意识都没有。
前几日在北京,我和合伙人每晚讨论至深夜,就在几日前我们讨论出一档深度商业内容计划,当时就在团队群里分享了我们的想法,即刻就安排视觉设计和内容准备,并且分好工,第二天即刻开动。对创业团队只有Just Do It,才有九死一生的机会,没有人可以帮我们,只有自己帮自己。
一旦有新想法、新任务的时候,全体系都可以快速反应起来,或许很累,或许会牺牲休息时间,可我们将最宝贵的时间都用在有成就感的事情上是多么的幸福。
我们最大的资本就是时间,最不能挥霍的也是时间。
5
关于责任与补位
一个具有创业基因的团队,责任感是做好事情的前提,或许能力尚有欠缺,但有无责任感体现在结果上差别巨大。
这不是我负责的”,“这不是我的工作范围”当这样的话经常出现在团队里,需要立即改变团队对分工和目标的共识,否则一个再小的团队,一定会效率低下,最后结果可怕。
所有人的目标都是为了把事情做好,为公司利益,而不是只限于完成自己的那点事,撇清责任。有了责任感,就会有补位意识,工作有分工,目标只有一个,在关键时刻补位意识特别体现团队的战斗力。作为管理者需要做到不忽视和漠视任何人的贡献,哪怕他不是核心业务模块的,哪怕他只是一个后台支持人员,当我们在庆祝某个成功的时候,不要遗漏任何人的名字,哪怕协助收集资料、排版和审核的同事都应该被记住,他们每一个人的快速反应、认真与责任心都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6
关于态度
对于不想改变命运,得过且过的人,你不需要花时间去谈心和激励,激励制度对这样人无效,惩罚制度和淘汰机制或许可以让他保持最低要求的工作效率。
一个人的努力程度取决于自己对工作的态度。今天的社会对家庭条件一般的年轻人确实很不容易,通过正常的努力或许连房子的首付都很难赚到。社会也是公平的,我依然看到无数年轻人为了更好的生活在打拼,如果你希望的是按部就班的上下班,这样的年轻人在我这里没有太多机会,甚至我会放弃你。最该努力打拼的时光,用来享受低质量的所谓生活,不应该。
7
关于清醒
年轻最好的是有激情,创业公司中会有高光时刻,也会有被命运眷顾的那一天,知道自己是谁,知道你在这个社会中的角色和位置,有一颗清醒的头脑非常重要。
成功时庆祝一晚就够了,第二天再开始,因为中国太大了,机会太多了,那么多渴望改变命运的人在这里,机会眷顾你,机会也会离开你。
不奢求什么基业长青,只求不虚度宝贵的青春时光,几年后回头看,这段日子虽煎熬但充实,虽辛苦却回味甘甜,那就值了。
8
做最后一个关灯的人
从09年开始创业,我有一个习惯,当我最后一个离开公司,一定要关闭所有的灯,不是为了节省这点电费,可能就像健身久了有了肌肉的记忆,这是一种习惯。
每一块钱都是团队辛苦赚来,该花的钱一块都不省,该省的钱一块都不浪费。
一个创业者要做所有事情的兜底者和最终责任人,你做的很多事情大部分不一定知道,也不必让大家知道,享受成功的时候尽可能让大家分享喜悦和荣耀,出现问题和困难,你是最后一个关灯的人。
你是那个最后关灯的人么?如果觉得有价值,欢迎和我交流,加我微信或在文章后留言,分享你的创业故事,一起努力,一起进步,做好最后一个关灯的人。